宁武府城:元大德六年(1302年)立宁武屯。明景泰元年(1450年)筑城,方四里,高三仞,厚二仞,门楼三。成化二年(1466年)建宁武关,筑关城。宁武关“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成化三年(1467年)四月,宁武关城修成。弘治十一年(1498年),巡抚魏绅拓旧城增修,扩城七里,加开北门。当时还都是土城墙。嘉靖己未(1559年)设宁武道。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宁武道郭光复砖砌城墙,筑东西关城。周七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下有堑门四。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宁武府,宁武县附郭。城墙依山势而建,城北踞华盖山,上建重楼。屹然与城表里。城南接凤凰山,宁武人又呼为“凤凰城”。城中鼓楼为宁武关代表性建筑。宁武城四门,东仁胜、南迎熏、西人和、北镇朔。东关门曰久安,其南出者曰解愠,西关门曰永宁,其南出者曰阜财。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在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接受凤凰网财经的独家采访)
作者|王迪
11月18日,对于目前火热的AI疾病诊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在接受凤凰网财经独家采访时表示,AI作为辅助疾病诊断已经有所推广。至于精准度,随着技术的增长、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大模型的不断完善,AI辅助诊断的精准度会增加,总有一天AI辅助诊断会很精准。
张旭告诉凤凰网财经,他非常看好AI之于医学领域的作用。他认为,AI在医学领域里已经有了应用,尤其在成像,特别是脑成像和疾病成像上面有辅助诊断的作用。在医学上,AI生物医药研究应用很多,AI切入医学或医疗的场景也越来越多,而且前途非常广阔。
从1999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感觉系统研究组组长,张旭一直从事脑科学研究,是神经科学家。2020年9月,由张旭牵头成立中国人脑图谱研究科创平台。
对于脑科学未来的前景,张旭认为,脑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除了我们的神经生物学、神经医学等,现在还融入了类脑智能、脑机接口等新研究领域。广东省也非常重视,建立了脑计划等促进科研的应用,脑科学未来是服务于社会的科学。
针对公众比较关注的脑接口领域,张旭的看法是,在智能时代发展的未来,一个人的思想和他的知识及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可能随着大数据和大模型等方式留存下来中国10个靠谱的配资平台,人类有可能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思想上的永生。
以下为凤凰网财经与张旭的对话节选:
凤凰网财经:您看好AI之于医学领域的作用吗?
张旭:非常看好。随着我们对疾病知识的增长,包括一些医学研究大数据和医疗大数据进一步挖掘,会形成AI应用很重要的基础。那么,在这一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一些诊断和医疗手段,我觉得非常重要。这样的医学发展可以通过网络等和一些媒体、媒介等宣传健康知识,特别是对于边远地区、交通不太方便区域的老百姓,可以获得健康知识,并得到一些大城市好医院医生的指导,或者是诊断和治疗建议。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
凤凰网财经:现在推行的AI诊断疾病,您觉得靠谱吗?
张旭:现在直接作为一种诊断的话,还可能需要一些谨慎,但是作为辅助诊断现在已经蛮多的了。总有一天随着技术的增长,数据量不断增大、大模型不断完善,也会增加它的精准度。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总有一天它会很精准。
凤凰网财经:您与粤港澳大湾区有什么合作?
张旭: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经济链条中的头端,发展得非常好。随着世界包括科技界及社会的进步,高科技产业很重要。那么,在建立高科技产业里就涉及到一些教育、科研等。湾区作为整体共同发展,比如说,湾区东部和湾区西部的联合,共同携手发展,发挥各自的特长,尤其是与港澳的合作也非常重要。我们在科研、环境、教育、产业方面的一些合作有很大机遇。包括我们今天做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本身也会发挥学术交流、人文交流的优势,促进专业人员之间相互联系交流和进一步发展合作,成为非常重要的平台。
凤凰网财经:您怎么看未来脑科学的前景?
张旭:脑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本来脑科学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除了我们神经生物学、神经医学等,我们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些传统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以外,现在还融入了比如说类脑智能、脑机接口这样新的研究领域。我也很乐意看到这样的进展和它不断前进的步伐。所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这样的发展趋势,广东省也同样重视,建立了脑计划等促进科研的应用,包括医学应用这方面的一些努力是非常显著,而且非常引人注目,取得了一些很不错的进展。我相信脑科学是一个服务于社会的学科。
凤凰网财经:您觉得脑接口能让人类实现永生吗?
张旭:怎么说呢,公众比较关注,实际上从长远来看的话,在智能时代发展的未来,一个人的思想和他的知识及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可能随着大数据和大模型等方式留存下来,这是很可能的。